顯示具有 2008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08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

第八場《粵語學術講座》將於本週六(12月11日)舉行

  澳門粵方言學會將於本週六(十一日)下午三時於高美士街澳門理工學院教學樓B306室舉辦第八場《粵語學術講座》。是次講座邀請到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張振興教授及張惠英教授就“粵語與其他漢語方言的分歧和一致性”進行專題報告。  張振興教授長期擔任語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主任,《方言》季刊常務主編,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中國語言學會和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幾十年來先後在福建、浙江、廣東、海南等省調查過多處方言,並先後參與編繪《中國語言地圖集》及編纂《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工作。張惠英教授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所研究員,海南師範大學教授,曾於海內外所大學如美國哈佛大學作訪問學者。兩位張教授至今發表有關漢語方言研究的專書著及論文數十篇,均都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一致好評。  是次講座由澳門文化局、澳門基金會贊助,並由澳門理工學院贊助場地,屆時歡迎本會會員及有興趣人士參加。張振興與張惠英二位先生本次蒞臨澳門除進行本次學術報告外,還將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下週一(十三日)由澳門中國語文學會、澳門粵方言學會主辦、澳門理工學院協辦的第十五屆國際粵方言學術研討會,並將於大會發言。有關以上兩項活動詳情可瀏覽澳門粵方言學會網站:macau-yue-da.blogspot.com或致電湯小姐(66708374)查詢。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粵方言講座討論熱烈

【本報消息】由澳門粵方言學會主辦、澳門文化局贊助以及由理工學院提供場地的第六場“粵語學術講座”於本月三日舉行。講座由該會理事長湯翠蘭主持,兩位主講人分別是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劉鎮發,以及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甘于恩,分別就“廣州話多音字與‘正音’”以及“粵語語源考訂的原則與方法”作精彩報告。劉鎮發就廣州話的多音現象,從不同角度為它分類並分析。他把廣州話的多音現象分為破音字、文白異讀字、通假字、社會異讀字和字典異讀等。他認為前幾類的現象問題不大,字典異讀則比較麻煩,因為某些學者常常覺得古音才是“正音”,要學生記一些現實上不用或是忌諱的發音。他更指出在世界各國語言和普通話的正音審音中,多以從俗為主導,是符合潮流和促進溝通的做法。隨後,甘於恩就以“聽日”(明天)、“尋日╱琴日”(昨晚)兩詞為例,說明考訂粵語語源時所取的方法與原則。他指出,每個方言詞彙並非完全來自古代,也可能是共時產生。在考訂某詞的語源時,一定要遵循尊重事實、緊守邏輯、聯繫社會、藉鑑成果為原則;在方法上一定要以大方言的內部詞彙對比為主,再以對詞語的考釋作進一步的補充說明和例證詞的強化為輔,並以音義為主再結合字形來考證。講座當天雖適逢聖火傳遞盛事,出席人數不如以往數場,但場內提問及討論氣氛仍熱烈,講座在融洽的交流氣氛下結束。該會表示,第七場“粵語學術講座”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度舉行,進一步資訊可瀏覽網站macau-yue-da.blogspot.com。 (Macao Daily News 2008-05-11)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粵語學術講座延期通知

原定於2008年4月26日之第六場“粵語學術講座”因故順延一週,於5月3日舉行。其餘不變。敬請垂注。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粵語學術講座”四月舉行

為推動本地區語言學研究,粵方言學會2008年度首場“粵語學術講座”將於本月舉行,詳情如下: 日期:2008年4月2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地點:澳門理工學院綜合樓一樓,二號演講廳 主講人及講題: 1.劉鎮發教授 廣州話破音字與“正音” 2.甘于恩教授 粵語語源考訂的原則與方法 講者簡介: 1.劉鎮發,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擁有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香港理工大學語言學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等多個學位資格,更於1999年在澳洲墨爾本獲國際漢語語言學會頒發“青年學者獎”。現爲全國方言學會、音韻學會會員。研究範圍包括方言學、音韻學、漢語史、社會語言學。於國內外知名雜誌上以中、英文發表論文超過30篇,連同其他類別文章已接近60篇,並已出版了7本專著。 2. 甘于恩,文學博士、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嶺南文化中心兼職研究員、《羊城晚報》特約作者。主要著作有:《廣東粵方言概要》、《七彩方言——方言與文化趣談》、《新聞語誤評析》、《縱橫辭海》、《廣東方言與文化探論》,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廣東粵方言地圖集”。並在《中國語文》、《方言》、《語文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如擬查詢或預留座位,請發電郵至myda.yue@gmail.com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粵語研究》第二期出版

  一份旨在為全球粵語研究者提供學術交流平台、既有全球視野又有地方特色的《粵語研究》半年刊已先後出版兩期,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好評。  著名語言學家詹伯慧教授對《粵語研究》的創辦,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近二十多年來,漢語方言的研究以空前的速度飛躍發展,作為在海內外影響力最大的「強勢方言」粵語,其研究和應用更是持續發展,碩果累累;但多年來我們一直以未能辦起一份粵語研究的期刊為憾。如今澳門學界的幾位同道藉著組織澳門粵方言學會的契機,一鼓作氣把這份堪稱粵語研究史上首創的《粵語研究》半年刊創辦起來,無疑是大快方言學界人心的好事,也是粵方言研究持續繁榮的又一信號!  《粵語研究》的文章既有理論性的探討,又有應用性的研究,欄目豐富,信息量大。其中詹伯慧《粵語研究的當前課題》,唐作藩《談談岑麒麟先生關於粵方言的研究》,單周堯《「彙」字粵讀研究》,張群顯《粵語字調與旋律的配合初探》,麥耘《廣州話與北方話同源詞兩例》,李敬忠《粵語存留古「濮(百)越」語底層零拾》,李小凡《閩粵方言的對稱性然否句》,鄧景濱《粵方言字的優化》,陳曉錦《海外漢語方言與海外漢語方言調查》,林柏松《美國粵語口語水準考試芻議》等,均具有較強的探索性及可讀性。《粵語研究》為十六開本,每期八十頁。名譽主編為詹伯慧,主編為鄧景濱,由澳門粵方言學會出版。澳門文化廣場有售。 (澳門 華僑報 2008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