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轉載: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語言學傑出學生論文獎
徵稿通知 “香港語言學學會粵語語言學傑出學生論文獎”是香港語言學學會為了鼓勵學生從事粵語語言學研究而設的一個獎項,歡迎本科生或研究生參加。參賽者必須為大學本科生或研究生(文學碩士、哲學碩士或哲學博士),在報名前已經入學、或將於2010年7月31日或以前入學。只有香港語言學學會的會員才有資格參加比賽,非會員的參賽者請準備在赴會前辦理入會的手續。參賽的論文必須具原創性,內容可以涉及粵語語言學的任何一個領域(如語音學、音韻學、詞法學、句法學、語義學、語用學、社會語言學、語言習得、句法—語義介面研究等)。論文的長度不能超過十五頁,字體為12號,頁邊空白為一英吋,中英皆可。參賽的論文,必須是未經出版、或未曾接受出版(包括論文集)的論文。以往的得獎者,不能再次參加比賽。曾提交參加比賽的論文,也不能再次提交。參賽者需要提交一篇單一作者的全文(含MSWord檔及pdf檔,不要寫上作者的姓名及單位)、以及在另一份檔中提供下列資料的表格:(1)作者姓名;(2)所屬單位及所修讀的課程;(3)參賽論文的題目;(4)通訊位址及電郵位址。提交論文時,請同時附上學生證明檔的掃描本(學生證或入學通知的複印本)。參賽者請於2010年7月31日或以前用電郵附件的形式把論文和學生證明檔副本交給本會,電郵地址為:lshk.linguists@gmail.com。所有提交論文獎比賽的作品,都經由本會委任的評審專家作評審,選出最多五位的入圍參賽者,並安排在“第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論文獎比賽的環節上作口頭報告。評審委員會有作最後決定、以及決定有沒有入圍者的權力。論文獎得獎者將在大會上宣佈,並頒贈證書及港幣一千五百元。 “第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將於2010年12月14至16日在澳門舉行。跟會務、住宿、交通有關的問題,請直接與研討會主辦單位聯絡,電郵位址是:15yueconferencemacau@gmail.com。請注意:參加“第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的參賽者不會收到任何形式的資助,例如註冊費、住宿、交通等資助。有關論文獎的詳情,歡迎以電郵向香港語言學學會查詢,或流覽該會的網頁,網址是:www.lshk.org。 香港語言學學會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第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在澳門召開
第十五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第1號通知 第十五屆粵方言國際研討會,謹訂於2010年12月13-15日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是次會議由澳門中國語文學會、澳門粵方言學會、澳門理工學院聯合主辦。請有意參加研討會的海內外學者於2010年9月10日前填寫回執並將800字以內的論文提要,以信函(以郵戳為准)或電子郵件方式寄到以下地址。籌委會將於2010年9月中旬寄發正式邀請函(第2號通知)。電子信箱:15yueconferencemacau@gmail.com 郵寄地址:591020 廣東省珠海市拱北郵箱205號,鄧景濱收(內地)中國澳門 澳門大學中文系,鄧景濱收(港澳臺及海外)聯繫電話:(853)66708374,(86)15338178374 湯翠蘭 第十五屆粵方言國際研討會籌備委員會
2008年5月11日 星期日
粵方言講座討論熱烈
【本報消息】由澳門粵方言學會主辦、澳門文化局贊助以及由理工學院提供場地的第六場“粵語學術講座”於本月三日舉行。講座由該會理事長湯翠蘭主持,兩位主講人分別是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劉鎮發,以及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甘于恩,分別就“廣州話多音字與‘正音’”以及“粵語語源考訂的原則與方法”作精彩報告。劉鎮發就廣州話的多音現象,從不同角度為它分類並分析。他把廣州話的多音現象分為破音字、文白異讀字、通假字、社會異讀字和字典異讀等。他認為前幾類的現象問題不大,字典異讀則比較麻煩,因為某些學者常常覺得古音才是“正音”,要學生記一些現實上不用或是忌諱的發音。他更指出在世界各國語言和普通話的正音審音中,多以從俗為主導,是符合潮流和促進溝通的做法。隨後,甘於恩就以“聽日”(明天)、“尋日╱琴日”(昨晚)兩詞為例,說明考訂粵語語源時所取的方法與原則。他指出,每個方言詞彙並非完全來自古代,也可能是共時產生。在考訂某詞的語源時,一定要遵循尊重事實、緊守邏輯、聯繫社會、藉鑑成果為原則;在方法上一定要以大方言的內部詞彙對比為主,再以對詞語的考釋作進一步的補充說明和例證詞的強化為輔,並以音義為主再結合字形來考證。講座當天雖適逢聖火傳遞盛事,出席人數不如以往數場,但場內提問及討論氣氛仍熱烈,講座在融洽的交流氣氛下結束。該會表示,第七場“粵語學術講座”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度舉行,進一步資訊可瀏覽網站macau-yue-da.blogspot.com。 (Macao Daily News 2008-05-11)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粵語學術講座”四月舉行
為推動本地區語言學研究,粵方言學會2008年度首場“粵語學術講座”將於本月舉行,詳情如下: 日期:2008年4月2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地點:澳門理工學院綜合樓一樓,二號演講廳 主講人及講題: 1.劉鎮發教授 廣州話破音字與“正音” 2.甘于恩教授 粵語語源考訂的原則與方法 講者簡介: 1.劉鎮發,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擁有香港中文大學理學士、香港理工大學語言學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等多個學位資格,更於1999年在澳洲墨爾本獲國際漢語語言學會頒發“青年學者獎”。現爲全國方言學會、音韻學會會員。研究範圍包括方言學、音韻學、漢語史、社會語言學。於國內外知名雜誌上以中、英文發表論文超過30篇,連同其他類別文章已接近60篇,並已出版了7本專著。 2. 甘于恩,文學博士、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華南師範大學嶺南文化中心兼職研究員、《羊城晚報》特約作者。主要著作有:《廣東粵方言概要》、《七彩方言——方言與文化趣談》、《新聞語誤評析》、《縱橫辭海》、《廣東方言與文化探論》,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專案“廣東粵方言地圖集”。並在《中國語文》、《方言》、《語文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歡迎各界人士參加。 如擬查詢或預留座位,請發電郵至myda.yue@gmail.com。
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粵語研究》第二期出版
一份旨在為全球粵語研究者提供學術交流平台、既有全球視野又有地方特色的《粵語研究》半年刊已先後出版兩期,受到學術界的關注和好評。 著名語言學家詹伯慧教授對《粵語研究》的創辦,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近二十多年來,漢語方言的研究以空前的速度飛躍發展,作為在海內外影響力最大的「強勢方言」粵語,其研究和應用更是持續發展,碩果累累;但多年來我們一直以未能辦起一份粵語研究的期刊為憾。如今澳門學界的幾位同道藉著組織澳門粵方言學會的契機,一鼓作氣把這份堪稱粵語研究史上首創的《粵語研究》半年刊創辦起來,無疑是大快方言學界人心的好事,也是粵方言研究持續繁榮的又一信號! 《粵語研究》的文章既有理論性的探討,又有應用性的研究,欄目豐富,信息量大。其中詹伯慧《粵語研究的當前課題》,唐作藩《談談岑麒麟先生關於粵方言的研究》,單周堯《「彙」字粵讀研究》,張群顯《粵語字調與旋律的配合初探》,麥耘《廣州話與北方話同源詞兩例》,李敬忠《粵語存留古「濮(百)越」語底層零拾》,李小凡《閩粵方言的對稱性然否句》,鄧景濱《粵方言字的優化》,陳曉錦《海外漢語方言與海外漢語方言調查》,林柏松《美國粵語口語水準考試芻議》等,均具有較強的探索性及可讀性。《粵語研究》為十六開本,每期八十頁。名譽主編為詹伯慧,主編為鄧景濱,由澳門粵方言學會出版。澳門文化廣場有售。 (澳門 華僑報 2008年3月18日)
2007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演講消息
演講人:張振興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導師日期: 12月14日(週五)地點: 澳門大學中葡樓J201課堂演題: 漢語的異姓同稱現象 講者簡介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現代漢語方言研究,同時涉及漢語音韻學、社會語言學、語言地理學等領域。曾長期擔任語言研究所《方言》雜誌主編,方言研究室主任,並擔任著名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主編之一。曾主持或參與主持《漢語方言重點調查》、《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42種分卷本和綜合本)等國家和社會科學院的重大研究專案。這些專案的研究成果曾分別獲得國家社科基金一等獎、國家圖書一等獎、國家辭書一等獎,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 歡迎踴躍參加。查詢請電:66638840,66708374
訂閱:
文章 (Atom)